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心理健康科普 >

【健康知識】了解雙相障礙:不只是情緒起伏,而是需要科學管理的“心靈過山車”

發布日期:2025-09-18 訪問量:227次瀏覽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一天之內,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一會兒特別興奮、干勁十足,一會兒又陷入深深的低落和無助?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經常這樣,那可能是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在“作怪”。

一、什么是雙相障礙?

雙相障礙,又叫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一種反復發作、以情感水平不穩定和精神活動起伏及狀態異常波動為臨床特征的常見精神障礙(《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2025版)。雙相障礙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誤解的精神疾病。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情緒像過山車一樣劇烈起伏,一會兒是“高能狀態”的躁狂,一會兒又是“低谷狀態”的抑郁。雙相障礙示意圖如下圖所示。這并不是簡單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種大腦神經遞質紊亂導致的情緒和行為異常。就像身體的“血糖”可能失控一樣,大腦的“情緒開關”也可能失去控制。

雙相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約為2.4%,也就是說,每100個人中就有2到3人一生中可能會經歷這種疾病;而1年內患病率約為1.5%。更令人擔憂的是,超過1/3的患者在出現癥狀10年后才被確診,延誤了最佳干預時機。

二、雙相障礙的危害不容小覷

很多人以為這只是“情緒波動大”,其實它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于此:自殺風險高:雙相障礙患者的自殺風險遠高于普通人群;生活負擔重:情緒不穩定會影響工作、學習、人際關系;復發率高:病情控制后若不持續管理,很容易復發。所以,治療不只是“吃藥”,更是一場長期的自我管理旅程。

三、五個實用小妙招幫你穩住情緒,掌控生活

1.寫情緒日記:學會“讀懂自己”就像我們每天測血壓、血糖一樣,記錄情緒日記,就是給自己的“心理狀態”做“體檢”。

?為什么要寫情緒日記?幫你發現情緒波動的“誘因”;認識自己的情緒模式;為醫生復診提供重要參考。

?哪些因素會誘發情緒波動?生活事件:如失業、失戀、生病;環境因素:噪音、空氣污染、天氣變化;社會壓力:工作壓力、人際關系沖突;生理因素:月經周期、睡眠質量、營養不良;認知因素:你對一件事的看法和態度。

?情緒記錄:每天花5分鐘記錄一下當天的情緒、狀態和發生的事,堅持一周,你可能會發現一些“規律”——比如“周末我更容易情緒低落”或“某個人總讓我暴躁”。

可在手機上使用“情緒日記”類App,方便記錄、回顧與分析。

2.學會應對壓力:別讓壓力“壓垮你”壓力是雙相障礙的“隱形推手”,但我們可以學會“反制”。

?1:2呼吸法:一種簡單有效的放松技巧呼吸方式:吸氣2秒,呼氣4秒(1:2的比例);原理:通過延長呼氣時間,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讓你平靜下來;練習方法:每天練習10分鐘,可以在床上、沙發上,甚至在公交車上。

?其他減壓方式推薦:找一個信得過的朋友或家人傾訴;和寵物互動,遛狗、擼貓都能帶來情緒安撫;在公園或綠地散步,接觸自然,放松心情。

小提醒:壓力管理不是“忍一忍就過去”,而是提前干預、主動調節。

3.保持規律作息,遠離酒精和毒品我們的身體喜歡“規律”,情緒更需要“節奏”。

?作息穩定的重要性:睡眠不好是雙相障礙復發的“導火索”;規律的生活節奏能增強對生活的掌控感;成癮物質(如酒精、毒品)會干擾藥物效果,加重病情。

?調整生活方式:每天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睡前避免使用手機、咖啡因;戒掉酒癮、煙癮、咖啡因依賴,別讓這些“情緒助推器”毀掉你的穩定。

4.構建穩定的社交支持系統: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有了支持系統,你就有了“避風港”。

?哪些人可以成為你的支持者?家人、朋友、伴侶;同病相憐的病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精神科醫生。

?學會尋求幫助:定期聯系親友,別把自己關起來;加入病友互助群、心理健康公益組織;與心理醫生保持定期溝通,建立信任關系。

5.嚴格遵醫囑,病情波動及時就醫藥物是雙相障礙治療的“穩定器”,不能隨意停藥。

?關鍵原則:足量、足療程服藥,不能因為感覺好轉就停藥;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等,監測藥物副作用;一旦發現情緒波動明顯、睡眠紊亂,應立即就醫。

切記:私自停藥是最危險的行為之一,可能導致情緒“大反彈”,甚至引發躁狂或重度抑郁。

四、雙相不是“瘋”而是需要科學管理的慢性病

雙相障礙雖然聽起來嚇人,但它就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只要我們正視它、了解它、管理它,就能像控制血糖一樣,把情緒控制在一個穩定的范圍內。

希望你記住雙相障礙不是你的錯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科學治療聯合自我管理促進更好地生活